2005/06/29

 

轉貼文章:新制上路,員工不要高興太早!

分類:文章
新制上路,員工不要高興太早!

6大負擔,小心老闆讓你自己買單

撰文/施禔盈

面對勞退新制,員工拍手稱好、老闆一肚子苦水。不過,員工也不要高興得太早,因為現在老闆滿腦子都在思索如何降低成本。羊毛出在羊身上,一旦老闆沒辦法負擔時,這部分多出來的成本,最後還是要由員工自己買單。

最近減薪、裁員、關廠、調整薪資結構的負面新聞,好像都與勞退新制畫上等號。有人說新制實施,老員工、高薪員工最危險,職場上將醞釀一場新失業風暴;也有人說,新制可能導致國內一波新關廠潮。

很多聳動的標題,在媒體上流傳。就連前一陣子廣達電腦關閉林口廠,資遣800名員工,也被解讀成與新制脫離不了關係。勞退新制度的催生者:行政院勞委會,則不厭其煩的跳出來澄清,表示新制成本並不如企業主想像的龐大,因為據行政院主計處調查,台灣企業平均「薪資報酬」僅占「企業總支出」的11.6%,若以新制標準:提撥勞工工資6%計算,企業所增加的成本還不到1%(11.6%×6%)。

但這像是「見林不見樹」的說法。因為不同的產業,薪資報酬占企業總支出的比重也大不相同。對製造業來說,也許可透過自動化來降低人力成本,衝擊較小;但對於人力密集的金融服務業而言,薪資報酬動輒占總支出的三至五成,新制的施行,確實讓老闆感到壓力重重。另外,目前淨利率僅剩1?2%的企業不在少數,哪怕是增加1%的成本,都會讓老闆大喊受不了。

勞保+健保+勞退,老闆的包袱愈來愈沉重

尤其過去九成的中小企業都沒有提撥退休準備金,一成有提撥的企業,提撥率也僅有2.5%。新制上路後,舊制至少要補提撥2%、加上新制6%,企業馬上就多出了總工資8%的費用,等於是要老闆為所有人加薪8%。面對這樣的改變,難怪資方不爽。

加上最近健保投保金額也做了調整,最高投保額從原來的87,600元,上調為131,700元。如果有員工的薪資是在126,301元以上,過去老闆要幫忙負擔的健保費用是4,257元(87,600×4.86%),現在則變成6,400元(131,700×4.86%),等於要多繳2,000元以上。
事實上,對老闆來說,除了工資這個「第一次費用」外,由工資所牽動的勞保、健保等「第二次費用」,也是不小的成本。從下表可以看出,過去老闆每月為員工負擔的第二次費用,約是工資的10%;勞退新制實施之後,補提舊制加新制退休金,雇主的負擔馬上升高到約18%。

舉例來說,一家100人的中型公司,每月發放的工資是300萬元,過去老闆的人事成本負擔總計是330萬元(300+300×10%),結果因為勞退新制,成本提高到354萬元(300+300×18%)。

新制實施,低報工資行不通

特別是因為第二次費用有個特性:給多了,不會因而創造更多績效。所以要老闆按規定提繳,總有點心不甘情不願的。也因此,過去不少企業會做某些薪資或工資的調整規畫,以壓低勞、健保投保金額。

而由於勞、健保的部分,員工也必須負擔,加上少繳勞、健保費,除了碰到生育給付或最後領退休金時,權益可能受損外,其他時候並不會特別影響到福利,所以就算知道老闆少繳,一般員工也是睜隻眼、閉隻眼,更何況多數人對勞健保要提繳多少,根本搞不清楚,老闆很容易以「低報投保金額」的方式,來減輕成本。

但是有了勞退新制後,狀況就不同了。客觀企管精算師陳文賢分析,未來工資的認定,將直接影響員工個人帳戶退休金多寡,每個人都可能是糾察隊、勞保局的線民,只要發現老闆低報工資,反應會很立即。

另外,主管機關也準備以電腦主動勾稽勞保、健保、勞退這三大工資表,只要發現三個金額不一樣,馬上會自動全部調成最高金額。這樣一來,老闆不但要按照規定來提繳退休金,就連過去低報的勞、健保費用也逃不掉。於是,企業主滿腦子都在思索「如何降低成本」。

新制引發失業潮?言之過早

賠錢的生意沒人做,為了降低成本負擔,可以想見企業的做法,一個是將成本轉嫁給市場,也就是增加產品的銷售價格;另一個方式則是轉嫁給勞工,在薪資上作調整。

在現在的環境下,轉嫁成本到終端市場,要消費者多掏一點錢出來,談何容易。看來就只剩第二條路了--轉嫁到勞工身上。但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預期,企業主將且戰且走,剛開始不至於採取太激烈的手段,會先從調整薪資結構著手;或保留核心成員,外包其他業務。若仍然無法承受,才是關廠因應。現在談新制將引發大失業潮,不僅太早,而且有點言過其實了。

未來薪資漲幅有限、新鮮人起薪不高,將成常態

不論如何,當老闆思索降低成本,研擬對策、規避新制成本時,勞資爭議就會陸續出籠。首先登場的是,西園醫院院方逼迫即將要退休的資深員工,放棄年資,轉職到關係企業,以省下大筆勞退金的爭議事件。究竟未來類似爭議會不會從點、線到面的一路蔓延,確實值得大家關心。

成之約解釋,勞動力是一種衍生性的需求,當市場需求降低,勞動力需求自然跟著減少,最後勞工只能扮演價格接受者的角色。如果景氣不明朗,羊毛出在羊身上,新制讓企業負擔加重,企業主就想辦法讓勞工來承擔,一環扣一環的結果,最後倒楣的還是勞工。

可以預見一些年資久、貢獻低的老員工,及替代性高的行政事務工作者,將成為新制衝擊下的首波犧牲者。另外,可以肯定的是,未來薪資上漲幅度有限、新鮮人起薪不高這兩件事情,一定會成為常態。所以新制的推行,很可能讓勞工未蒙其利、先受其害。

景氣霧茫茫、新制來攪局,老闆叫苦連天

但若要把減薪、失業的原罪都歸在新制頭上,也不太公平。成之約指出,台灣企業在兩岸發展過程中,本來就在進行結構性的調整,新制只能算是一個催化劑,加速產業調整的腳步。就像外包、引進外籍勞工、外移是長期趨勢,沒有新制一樣會發生。

只是因為現階段景氣不好,不像1995年健保開辦時,企業體質健康,就算資方叫苦連天,也還是承受得住成本壓力。而今年7月1日勞退新制上路,正逢景氣霧茫茫之時,老闆同樣叫苦連天,但這次撐不撐得住?你的飯碗會不會不保?前者多少要看景氣臉色、企業競爭力,至於後者,就得看自己在職場上的能耐了。

留言: 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



<< 首頁

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. Isn't yours?

訂閱 文章 [Atom]